IB-CAS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粗筒苣苔属(苦苣苔科)及相关属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其他题名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Briggsia and Related Genera (Gesneriaceae)
毛汝兵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王印政
20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粗筒苣苔属 筒花苣苔属 漏斗苣苔属 大苞苣苔属 紫花苣苔属 苦苣苔科 系统发育 近缘类群
摘要在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传统分类系统中,隶属于长蒴苣苔族(Trib.Didymocarpeae)的粗筒苣苔属(Briggsia)现有22种4变种,形态变异复杂多样。该属植物和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与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植物十分相似,同时也和传统上隶属于芒毛苣苔族(Trib. Trichosporeae)的大苞苣苔属(Anna)与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植物不易区分。随着不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逐渐在以上五个类群的个别属中开始取样,这几个属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然而,由于取样范围有限,他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叶绿体DNA trnL-F、rps16和核DNA ITS的DNA序列及其联合数据进行最简约分析和贝叶斯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对粗筒苣苔属(Briggsia)及上述几个相关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粗筒苣苔属(Briggsia)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系群。该属植物中无地上茎,叶基生的种形态较统一,在分子树上聚为一支。这一分支中,上唇裂片较小而近三角形的种和上唇裂片近圆形的种类又形成姊妹群。粗筒苣苔属(Briggsia)具茎种类中取样的三个种与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大苞苣苔属(Anna)和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植物形成一个支系,但是这三种并不形成单系。盾叶粗筒苣苔(Briggsia longipes)和革叶粗筒苣苔(B. mihieri)在这一支系中形成相对孤立的一个单系,这和它们独特的形态特征相吻合。东兴粗筒苣苔(B. dongxingensis)与大苞苣苔属(Anna)全部三种和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的无毛漏斗苣苔(R. sinicus)聚为一支。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取样的三个种先聚成一支,并进一步和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的大叶锣(R.sesquifolius)、合萼漏斗苣苔(R. petelotii)以及大苞漏斗苣苔(R. begoniifolius)形成一个分支。单种属筒花苣苔属(Briggsiopsis)和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的长筒漏斗苣苔(R. macrosiphon)形成一个单独分支,且得到了最高支持,显示出这两种较近的亲缘关系。因此,筒花苣苔(Briggsiopsis delavayi)作为一个单种属的分类处理并没有得到分子系统学证据的支持。 本研究第一次针对粗筒苣苔属(Briggsia)及其相关类群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揭示出粗筒苣苔属(Briggsia)植物是一个多系类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出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植物的多系性。 基于分子系统树的建立,本研究对传统上用于属间划分和种间界定的形态性状进行了评估,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形态性状,初步定义各支系的共同衍征。
页数42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1866
专题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毛汝兵. 粗筒苣苔属(苦苣苔科)及相关属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11024.pdf(3208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毛汝兵]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毛汝兵]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毛汝兵]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11024.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