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芜萍的繁育模式、遗传结构及表观遗传学研究
其他题名Reproductive mode, genetic structure and epigenetic study of Wolffia globosa
袁俊霞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张大明
201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繁育模式 遗传分化 空间遗传结构 DNA甲基化 芜萍
摘要芜萍(Wolffia Horkel ex Schleid.),隶属于浮萍科(Lemnaceae),是世界上最小的被子植物。该植物个体结构简单而特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专性克隆植 物。理论上,有性繁殖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其克隆居群遗传变异缺乏、克隆后代 不利于长距离扩散、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减弱;然而,在自然状态下, 芜萍却占据了从热带到温带的广泛分布地。芜萍植物是以何种繁育模式实现其 居群的延续和扩张?是何种环境适应机理其占据了如此广泛的分布地?面对多 变的生境,芜萍的遗传结构和表观遗传背景有何特征?本文将针对芜萍的繁育 模式、遗传结构以及表观遗传变异水平等方面展开研究。 1.芜萍的繁育模式与遗传结构研究 本研究在对中国分布的芜萍大规模采样的基础上,结合296个AFLP分子标 记位点和5个叶绿体cpDNA片段序列信息,研究结果显示: (a) 采集的247份芜萍样本分别隶属于两个叶绿体谱系;在结合叶绿体单倍 型和AFLP证据所揭示繁育模式和遗传分化基础上,订正了中国分布芜萍属植物 的分类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分布的芜萍应为W. globosa。 (b)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与AFLP基因型聚类分析,发现芜萍两个遗传谱系之 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且其形态差异不显著、同域分布,我们认为这两个遗传谱 系应为W: g/obosa的两个变种。 (c) 基于克隆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性状相容性分析,我们认为芜萍并非专 性的克隆植物,发现有性繁殖事件存在的证据,并且有性繁殖对维持该物种的 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d) 空间遗传结构显示:芜萍个体在300km范围内有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 而在两个不同的遗传谱系中,遗传结构只分别存在于400km与100km内,这种 小尺度范围内的空间遗传结构其成因与有限的基因流相关。 2.逆境胁迫对芜萍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三种逆境胁迫因子(重金属Cd2+、低温、重金属Cd2+&低温) 对芜萍(W.glotosa)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利用MSAP技术检测不同胁 迫处理时期(0-15天,7个梯度)内芜萍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及规律,研究结果显示: (a) 三种胁迫条件下(重金属Cd2+、低温、重金属Cd2+&低温),发生甲基化 变化的条带占扩增总条带数目分别为:12.3%,16.8%,10.5%。 (b) 在三种胁迫处理初期,芜萍基因组DNA变化主要表现为去甲基化。 (c) 甲基化变化对不同胁迫条件的效应时期也不同。重金属Cd2+胁迫条件下 以及重金属Cd2+&低温双重胁迫下,表现为短期快速响应及长期适应性反应的调 节机制;而在低温胁迫下,出现应答高峰呈现明显的延迟。 (d) 三种胁迫条件下,芜萍基因组中分别有约45.6%,40.4%,50.1%的甲基 化位点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稳定遗传到后代。
页数111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1933
专题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俊霞. 芜萍的繁育模式、遗传结构及表观遗传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11091.pdf(4141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袁俊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袁俊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袁俊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11091.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