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萱草花粉发育
李少华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王伏雄 ; 钱南芬
198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学位专业植物
摘要本实验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小孢子的形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花粉粒中淀粉的变化,花粉壁中多糖的成份作了初步观察。 ①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小孢子母细胞最初为一团紧密排列的多角形细胞,其细胞体积大,细胞核也较大,细胞质浓。接着小孢子进行减数分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工开始在小孢子母细胞相接触的一端形成胼胝质。 ②四分体时期:小孢子母细胞以连续型的方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小孢子。接着四个小孢子周围被胼胝质所包围将其分成四个单核小孢子,进入四分体时期。此时小孢子细胞质中存有许多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 ③单核小孢子时期:单核小孢子初期细胞质中存有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脂体。此时小孢子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细胞质中造粉体含量特别丰富,而且特别发达。接着小孢子细胞质液泡化,中央出现一大液泡,此时细胞质中造粉体几乎消失,只是还含有许多原质体,在细胞核对面的一端又出现一Myelin-like结构。 ④二细胞花粉时期:萱草属于二细胞花粉。在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之间有一简单单层细胞壁。此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地方特别厚,有的地方特别薄。在壁周围,生殖细胞内含有许多高尔基体小泡,它直接参与壁的构建。此时生殖细胞中含有高尔基体、线粒体。营养细胞中含有许多造粉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草此阶段一特殊特性就是生殖细胞在形成初期会有质体,到后期此质体解体。 ⑤萱草花粉壁的建成:在四分体阶段,质膜开始内陷,在质膜与胼胝质壁之间出现纤维状初生原外壁。接着在初生原外壁上形成原基粒棒、原覆盖层、原基足层。在原基足层与质膜之间留有一 "White-line"。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出来后,花粉外壁内层(endexine)和内壁层开始形成。同时,在花粉沟外还形成一中层。
页数33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2129
专题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少华. 萱草花粉发育[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98907.pdf(1747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少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少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少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98907.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