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红豆杉科、三尖科和罗汉松科的大孢子枝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讨论
施良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王伏雄
198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学位专业植物学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关于松杉类分类以及红豆杉科系统位置问题的主要争论。 实验观察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大孢子枝发育和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红豆衫科大孢子枝为二级分枝。初级技上不育和能育苞片同形。次级枝或生在能育苞片胚部或生于枝条顶端。能育苞片1至多枚,次级技上具2-3对不育鳞片(花被片),鳞片。形态与芽鳞和苞片相似。次级枝的顶端分生组织在分化鳞片后,整个转变为胚珠原基,分化珠被和珠心。同时次级技轴部维管束,最后全部进入并终止于胚珠。因此,红豆杉科的胚珠是一个完全的顶生结构,在胚珠的基部外铡,形成假种皮,假种皮是较胚珠发生为晚的,部分来源于珠被的结构。 三尖衫科大孢子枝也为二级分枝,初级技形成较为典型的球果状,球果轴上具有若干对可育苞片,次级枝生于苞腋,为—极端简缩的枝条,仅具一个苗端和两个侧生胚珠,在发育后期次级枝苗端形成胚珠间的脊状突起,与初级枝轴部皮层和苞片一起组成不太发育的珠托,每个胚珠接受—个轴部维管束的分支,珠被在发育后期肉质化。 罗汉松科大孢子初级枝形成或不形成典型球果状。具可育和不育苞片。可育苞片一至多枚,腋部着生一枚胚珠。胚珠外具一个多少肉质化,部分或完全包裹胚珠的肉鳞被,肉质鳞被+胚珠的结构为一减缩次级技。从罗汉松的发育过程看,肉质鳞被原基从苞片腋部发生后,肉质鳞被和胚珠的分化是同时的,不具明显的顶端分生组织。罗汉松科各种中,肉质鳞被+胚珠结构都与松科一样具有两个扭转的维管束进入。胚珠接受两个维管束的分支,维管束在肉质鳞被中有许多分支。 文章讨论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胚珠着生位置问题。红豆杉科的胚珠由于由整个顶端分生组织转变而来,因此是完全的顶生结构。三尖杉科的顶端分生组织开始发育,后来发育停止而形成胚珠间的脊状突起,胚珠由苗端侧面发生,并接受轴部一个维管束的分支,因此为侧生胚珠。罗汉松科的发育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的顶端分生组织分化胚珠的过程,但胚珠接受轴部所有维管束的分支,与轴的特征相似,推测其也为顶生结构。 文章还讨论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肉质种子的性质,这三个科种子的肉质部分来源不同:红豆杉科为假种皮--部分来源于珠被的次生的结构;三尖杉科为珠被;罗汉松科为肉质鳞被--一个枝条的叶和部分的轴。 从大孢子枝发育及结构,文章讨论了松杉类的分类。
页数59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2144
专题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施良. 红豆杉科、三尖科和罗汉松科的大孢子枝发育及其系统位置的讨论[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98922.pdf(3333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施良]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施良]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施良]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98922.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