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毛乌素沙地两种根茎型植物克隆生长的生态适应意义
其他题名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the Clonal Growth in two Rhizomatous Plants in Mu-Us Sandland
张称意
导师董鸣
2002
学科领域生物学 ; 生态学
摘要在干旱气候背景下的毛乌素沙地,干旱、风沙是十分突出的环境胁迫因子。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受到这些因子的强烈作用。在这里生存繁衍的许多克隆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与进化中,形成了有效的生态适应机制来克服沙地环境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选择在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的根茎型克隆植物羊柴(Hedysarum laeve Maxim.)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 (L.) Roth.)为实验对象,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与途径,来探讨它们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机制。 羊柴为毛乌素沙地的主要固沙植物与优良豆科牧草,在该地区广泛用于飞播和直播种植。对毛乌素沙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畜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毛乌素沙地,水分短缺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限制因子。同时,受地形、生物、基质等因素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水分往往呈异质性的空间分布。羊柴克隆的相连分株极有可能处于异质性水分供应的不同生境位点上。因而,相连的羊柴分株能否对异质性水分供应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耗一益状况,是羊柴克隆对干旱与水分异质性生态适应的基本问题。为此,采用人工设置异质性水分供应的方法,研究了一对相连的羊柴成年克隆分株对水分异质性的反应及反应的耗一益状况。结果显示:分株的水分供应状况,对相连的另一分株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生长于低水分供应土壤中的分株与生长于高水分供应土壤中的分株相连接时,此分株的地上植株、根系、新生根茎的产生都有显著的提高,生物量分配与同质高土壤水分供应的分株无显著差异;而同时,与此分株相连的、处于高水分供应土壤中的分株在生长上却无明显的减弱,并且将明显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根系。这表明:分株间发生着明显的水分共享,相连的克隆分株通过水分共享对异质性水分供应发生反应:并且水分共享使处于低水分供应土壤中的羊柴分株显著获益而并不显著地牺牲另一处于高水分供应土壤中的羊柴分株的生长。水分共享可能是羊柴克隆对沙地水分异质性的生态适应机制之一。 风积沙埋在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中频繁发生,直接影响着种子发芽后,幼苗的存活与成功定居。因而,对传播到沙地中的植物种具有选择作用。羊柴在近数十年来被大量地用于沙地飞播,以防风固沙重建沙地植被。羊柴在种子萌发后,幼苗很有可能遭受沙埋。为了探讨羊柴幼苗对沙埋的反应,对一周龄、二周龄的羊柴幼苗进行了为期6周的人工沙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沙埋对羊柴幼苗的存活、生长影响极为显著,重度沙埋(沙埋深度达到或超过幼苗的高度)可使大量或全部羊柴幼苗死亡;一定深度的沙埋(沙埋深度不超过幼苗株高)羊柴幼苗不仅可以全部存活,而且其整株生物量、叶片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以及相对生长率都相应地高于非沙埋的对照(即:不沙埋),而且新生叶片的产生要显著地多于不沙埋的对照。与非沙埋的对照相比,一定深度的沙埋并不显著地改变羊柴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其株高也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在飞播羊柴时最好先在流沙和半流沙上设置一些人工固沙、阻沙的设施,以避免羊柴幼苗遭受重度沙埋,降低其定居和形成种群的风险,促进其形成种群,提高飞播成效。 在本研究的实施地一毛乌素沙地,环境胁迫与扰动经常发生,异质性的生境条件有着广泛的分布。严酷的生存环境与异质性,为植物采取多样的生态适应策略提供了前提条件。克隆植物的相连分株间是否发生资源共享以及资源共享的时空格局具有种类特异性。拂子茅为根茎型多年生禾草。其根茎细长,在分株建立后并不随分株的年龄的增加与体形的增大而发生明显的加粗生长。为了探讨拂子茅在异质性水分环境中的表型差异,对拂子茅由母株、子株组成的分株对给予了高水、低水两种不同的异质性水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水分供应状况直径影响着拂子茅的分株生长表型。在高水条件下,拂子茅的分株能产生多的根茎、新生 后代分株,并将生物量主要用于地上部分生长,从而积累多的地上生物量;在低水条件下,拂子茅分株产生较少的根茎与新生后代分株,并且分配到根系的生物量明显增大。在具有一定对比度的异质性水分环境中,拂子茅分株并不因与其相连的分株所处的水分供应状况而在根茎生长、新生后代分株的产生和生物量分配等特征上,与同质环境中的具有相同水分供应状况的分株表现出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揭示:拂子茅仅以分株的形式对异质性水分在表型上发生反应;相连的克隆分株在向顶向和向基向这两个基本方向上,不能对另一分株的水分供应状况在生长表型上发生反应,它们在水分关系上可能是相互相对独立的。分株的相对独立有利于在气候干旱、扰动强烈的沙地环境中实现风险分摊,提高基株的存活机率。 可以推断: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不同克隆植物种在长期的进化中,也可以选择截然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环境。
关键词克隆植物 毛乌素沙地 羊柴 根茎 水分共享 拂子茅 表型可塑性 幼苗 沙埋 存活 生物量分配 生态适应
页码78
文献类型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634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称意. 毛乌素沙地两种根茎型植物克隆生长的生态适应意义. 200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0245.pdf(4542KB)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称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称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称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0245.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