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I.小麦非叶器官碳酸酐酶活性与定位分析II.镉毒害导致芦苇胚性细胞死亡的激素调控研究
其他题名I. Activity Analysis and localization of Carbonic Anhydrase in Non-leaf Tissues ofTriticum aestivumII. Embryogenic Cell Death induced by Cadmium Genotoxicity in Phragmites communisand Phytohormone Regulation
李兴军
导师林金星
2003
学科领域生物学 ; 植物生理与结构植物学
摘要第一部分: 通过生理测定和化学染色分析了冬小麦品种小堰54和京411的叶片和非叶片组织的碳酸酐 酶活性。叶片碳酸酐酶活性(CA)在挑旗时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减少到最小,而在饱粒期又呈 增加趋势。从灌浆期到饱粒期,颖片和内稃的CA活性均减少,而外稃和种皮的CA活性均增加。在饱粒期,小堰54的叶片、颖片、外稃和种皮CA活性均高于京411。组织化学染色表明,CA主要分布在旗叶的叶肉细胞叶绿体中,也分布在非叶片组织颖片、外稃和内稃的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的胞质中。这些结果表明,小麦非叶组织叶肉和维管束鞘细胞的胞质中的CA可能对饱粒期冬小麦的C4光合途径起作用。饱粒期小堰54的C02传递到Rubisco酶速率和抗旱性较京411高。 第二部分: 以继代培养的芦苇胚性细胞为材料,利用台盼兰拒染法检测了悬浮细胞死亡过程,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及苏木精染色法观察了不同浓度镉对芦苇细胞的毒害作用。1000μM的CdCl2迅速导致芦苇悬浮细胞死亡,200μM的CdClz在接种后第5天引起悬浮细胞死亡,100μM的CdCl2在接种后第7天引起悬浮细胞死亡,≤50μM的CdClz在接种后7天不引起悬浮细胞死亡。同时对不同浓度镉处理的芦苇胚性细胞的内源植物激素和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析,≤50μM的镉浓度显著地降低胚性细胞内IAA、ZR、GA3和GA4的含量,却提高ABA的含量,抑制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100μM的镉浓度显著地提高IAA、ZR、GA3和GA4的含量,却降低ABA的含量,促进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这些结果表明,镉的毒害至少包括镉浓度决定的两种细胞死亡机制,高浓度的镉(1000μM)引起的细胞死亡应当为坏死,而100μM的镉引起植物悬浮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在较高浓度(≥100μM)的镉处理下,芦苇细胞内内源IAA、ZR、GA3和GA4的浓度较高,可能调控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而促进细胞发生程序化死亡。
关键词1.碳酸酐酶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非叶片组织 C4光合途径 维管束鞘细胞 组织化学染色 2.镉 细胞死亡 芦苇 内源植物激素 可溶性蛋白质
页码93
文献类型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638
专题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兴军. I.小麦非叶器官碳酸酐酶活性与定位分析II.镉毒害导致芦苇胚性细胞死亡的激素调控研究. 200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0328.pdf(5927KB)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兴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兴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兴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0328.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