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Botany,CAS
| 榧属(Torrya Arn.)分类研究及其在红豆杉科中的系统位置 | |
| 康宁 |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 导师 | 傅立国 |
| 1991 |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 关键词 | 榧晨 分类 胚乳 乳突 石细胞:九龙山榧 |
| 摘要 | 本论文对榧属(TorreyI)的研究历史作了回顾.以形态性状为依据,结合叶片的解剖,花粉表面的电镜观察,以及种子蛋白的电泳等,对榧属的系统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l、支持根据种子胚乳深皱与微皱分榧属为两个组的观点. 2、从叶片气孔带乳突的特征及种子蛋白电泳带的类型,似可支持榧属两组的建立. 3、根据各种榧树叶肉组织中石细胞的观察,不支持将石细胞的有无作为分组的特征。 4、云南榧与巴山榧叶的解剖特征有较多相似性,但在石细胞的含量、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及结晶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别.考虑到其他性状及地理分布,认为将云南榧改为巴山榧的变种较为自然。 5、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种问无明显的差别.对组和种的划分无重要参考价值. 6、经研究订正,榧属共6种2变种和11个栽培变种。其中1新变种(九龙山榧),1改级新组合(云南榧),6个新载培变种。 7、结合前人的研究,作者归纳出红豆杉科植物的进化趋势,支持榧属为进化类群的观点。 |
| 页数 | 45 |
| 语种 | 中文 |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734 |
| 专题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康宁. 榧属(Torrya Arn.)分类研究及其在红豆杉科中的系统位置[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1.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199105.pdf(3428KB) | 学位论文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康宁]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康宁]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康宁]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