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地区15000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
其他题名Primary Research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Beijing Since 15000 Years B. P.
张佳华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孔昭宸 ; 杜乃秋
199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学位专业植物学
关键词东甘池 15000年以来 孢粉分析 高分辩率 古植被 古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14C测年、烧失量测定(600℃)及炭片统计分析,结合表土孢粉分析、古地磁特性等,对北京地区房山东甘池剖面(40.2ºN,116ºE)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而揭示了距今15000年以来北京地区植被演替及环境变迁的关系,讨论了气候突变性事件及火因子对森林植被的影响等,同时借助于考古材料及历史地理文献对7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的破坏及环境变化进行了讨论。 考虑到本剖面的特殊地貌单元,在分析流水地貌中花粉沉积和沉积物沉积的特殊性后,将北京地区15000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化划分为8个阶段: 1.约15780-14767aB.P.,属晚冰期的最盛期,乔木稀疏,草本类以蒿、藜为优势,缺乏反映隐域性环境的沼泽植被,气候冷干。 2.约14767-13482a B.P.,由于降雨增多,湿度加大,平原区形成小的沼泽环境,香蒲、眼子菜、黑三棱等沼生、水生植物得以在水体中生长繁盛,泥炭发育。由于山区生长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盖度不大,并以针叶树种为主,反映气候以寒冷湿润为特征。此段中约14066aB.P.处出现的冷干环境与哥德堡漂移事件相对应,13520aB.P.,则反映出泥炭积累的暂时中断,为一干冷的气候突变点。 3.约13482-12625a B.P.,针阔叶混交林进一步发展,水生植物减少,沼泽逐渐消失,反映气候趋向暖干。 4.约12625-11418aB.P.,乔木减少,针阔叶混交林中针叶、阔叶出现优势交替现象。水生植物也有波动,反映气候趋于干凉,并有冷暖的波动。环境中湿度变化明显。 5.约11418-9607aB.P.,植被稀疏,气候呈现进一步干冷的特征。其中在 10619-10318aB.P.,孢粉及炭片浓度、年沉积率和烧失量均很低,出现了约相当于新仙女木期的冷干气候特征。 6. 9607—7270aB.P.,落叶阔叶树种有所增加,但其盖度不大。水生植物不繁盛,反映由草原植被向森林草原的演替。气候特征由冷向温干转变。 7、7270-3395aB.P.,阔叶树种明显增多,盖度增大,可视为温暖时期的特征,在5771aB.P.和4563aB.P.,曾出现乔木树种的下降,可视为高温期的短暂冷期。 8. 3395-lOOOaB.P.,气候变干变凉,加之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植被覆盖度的下降。考古学及史料记载,反映出这段发生了多次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情形,加之人类对森林的砍伐、焚烧和拓荒,因而使北京山区的森林植被逐渐发生逆向演替、成为现存的次生植被类型。
页数51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819
专题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佳华. 北京地区15000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99511.pdf(4518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佳华]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佳华]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佳华]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99511.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