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京411与小偃54抗光氧化特性及其机理的比较研究
王肃威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匡廷云 ; 汤佩松 ; 李良壁
199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学位专业植物生理学
关键词基因型 小麦 光抑制 抗光氧化 叶黄素循环
摘要对两种不同基因型小麦京411(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和小偃54(在生产上已应用二十年的优良品种)幼苗及旗叶光抑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它们抗光氧化的差异及其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1. 强光条件下,同京411相比小偃54能保持较高的光合色素含量和放氧速率。其DCPIP光还原活性也较高。 2. 光谱特性分析表明,强光胁迫下小偃54在红区及蓝区的特征性吸收峰及F683荧光发射峰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京411相应峰位的下降。 3. 色素蛋白复合物分析表明,强光条件下,京411色素蛋白复合物中LHCII聚合体大量的解聚,而小偃54在强光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比例的LHCII聚合体。这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小偃54在强光下维持较强的激发能耗散的能力。 4. 多肽SDS-PAGE分析表明,强光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中同PSII光抑制敏感性有关的两个外周蛋白23kD和17kD的影响不同。光抑制明显地降低了京411的23kD和17kD的含量,而对于小偃54中这两个外周蛋白23kD和17kD的影响不大。强光条件下小偃54旗叶PSII颗粒中捕光色素蛋白27kD含量提高,而京411捕光色素蛋白27kD含量明显的下降。 5. 上述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优良小麦品种小偃54同北京地区的高产品种京411相比更耐强光的胁迫,其抗光氧化的能力较强。 6. 进一步分析表明,同京411相比,小偃54抗光氧化的主要原因是其不仅含有较大的叶黄素循环的色素库,而且在强光下能维持高的VDE酶活性及高水平的叶黄素循环的脱环化水平。 7. 叶黄素循环色素在两个小麦品种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抗光氧化的小偃54大部分的VAZ分布在PSII上,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LHCII聚合体上。LHCII上VAZ的集中分布可能有利于在强光下对过多光能的耗散,减少过多激发能对PSII的损伤。 8. 类囊体膜流动性分析表明,叶黄素循环参与了对类囊体膜流动性的调整,对维持强光下抗光氧化品种小偃54的类囊体膜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9. 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是抗光氧化品种小偃54的一个主要的光保护途径。
页数93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962
专题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肃威. 不同基因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京411与小偃54抗光氧化特性及其机理的比较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99936.pdf(8382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肃威]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肃威]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肃威]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199936.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