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
其他题名Restoring degraded ecosystem in Hunshandak Sandland through nature reserve
彭羽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蒋高明
2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学位专业植物生态学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 沙地榆树疏林 生态恢复 自然保护区
摘要本文从种群、群落、景观等水平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状况,发现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运用“以地养地”模式,建立自然保护地,能恢复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同时能实现社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对自然保护区恢复潜力和可行性的分析,发现将“以地养地”模式推广到全旗,可实现全旗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自然保护区设计理论,对拟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设计,并对自然保护区-社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以下主要内容: 1)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种群在人为干扰下处于衰退期。本研究表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榆树疏林种群是一个数量处于下降的种群。中老龄龄级榆树较多,而年幼龄级榆树较少。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幼苗库严重不足,种群进入中老龄期后,外界干扰(例如直接砍伐等)导致了个体较高的死亡量。按照一次平均推移法预测各龄级在未来20年、40年、60年及100年后的株数,老龄龄级株数将有所增加,而中幼年株数则下降。目前蓝旗榆种群中老年个体仍保持着比较旺盛生殖能力,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采取适度放牧、严禁超载过牧、严禁滥砍滥伐等措施,促进天然更新。 2)浑善达克沙地沙丘植物群落退化严重。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调查表明,阴坡植物群落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灌木+柳灌丛类,群落较为稳定。阳坡主要以褐沙蒿、雾冰藜和虫实为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沙脊为沙蒿+半旱生杂草类,腰地形成木岩黄芪+半灌木半旱生杂草类。落沙地形成虫实+狗尾草优势群落,风蚀坑形成狗尾草+虫实+褐沙蒿优势群落。顶部则形成虫实单优势群落。固定沙丘退化严重,有活化的可能,需要加强保护,控制放牧强度。 3)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在景观水平上破碎化严重。研究发现榆树疏林斑块在全旗分布不均匀,斑块集中分布于北部苏木。其中有20个嘎查所含疏林斑块面积较多,占该旗疏林斑块总面积的86%,是主要分布区。榆树疏林斑块密度较低,斑块边界割裂严重,斑块之间分离度高,大斑块较少,小斑块数量多。 4)建立保护区可恢复浑善达克退化生态系统。运用以地养地模式,将大部分退化沙地围封保护,进行自然恢复;在小面积土地上建立了高产高效饲料基地,以向上一营养级提供足够的能量。结果表明,牲畜的压力逐步向小范围的土地集中,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借助自然力逐步恢复。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2年后均显著增加。植被组成方面,优质牧草比例提高。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在实验示范以后,年人均收入提高了32%。在全旗自然保护区建成后,大量居民将从保护区内迁移到城镇中去,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对于当前逐渐发展的二、三产业有促进作用;同时,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有利于城市人口增长,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消费食物来源、水源保障、环境保障。 5)拟建自然保护区设计。按照景观规划理论、Diamond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选择榆树疏林斑块集中分布区,作为潜在核心区,运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设计不同的宽度。同时调查斑块外不同距离样方与疏林斑块的群落相似度。由此而初步确定的核心区分布在正蓝旗23个嘎查,面积1 531 km2,约占全旗总面积的15%。根据核心区边界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以及保护核心区所需要的最小宽度、当地土地利用所能规划的最大宽度,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缓冲区宽度。由此而确定的缓冲区面积为1140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其他地区均设置为过渡区,面积为751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3.8%。 6)浑善达克自然保护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浑善达克自然保护区-社区的各个苏木、镇、牧场、示范区,按照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可以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正蓝旗划分为四个区域、两条畜产品产业带,简称“四区两带”战略:北部景观保护区、西部生态功能恢复区,以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中部社会经济服务区,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集中建设好三个小城镇,发展集约化畜牧业、生态旅游产业;南部低山丘陵农业区,以及沿国道、省道的畜产品产业带。
页数114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158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彭羽. 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自然保护区途径[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0510.pdf(2946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彭羽]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彭羽]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彭羽]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0510.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