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Botany,CAS
| 水母雪莲毛状根培养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调控 | |
| 杨睿 |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 导师 | 赵德修 |
| 2005 |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学位专业 | 细胞生物学 |
| 关键词 | 水母雪莲 毛状根 黄酮类化合物 理化因子 诱导子 多糖 |
| 摘要 | 水母雪莲(Saussurea medusa Maxim)为菊科凤毛菊属植物,是名贵中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为解决雪莲资源匮乏,本文开展了利用水母雪莲毛状根培养生产黄酮类活性成分的研究。 在1/2MS液体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理化因子对水母雪莲毛状根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源总浓度(包括NH4+和NO3-)为30 mmol/L;NH4+/NO3-比例为5:25;2 %蔗糖和3 %葡萄糖组合;0.5 mg/L GA3和0.5 mg/L IBA;pH 5.8;18 h/d的光照(光强为3500 Lux);24℃;摇床转速为100 rpm的条件有利于毛状根生长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在此培养条件下,经过21 d的培养毛状根生长量达到12.8 g/L(DW),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量为1922 mg/L,即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占毛状根干重的15 %,约为野生水母雪莲植株干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25倍。 用MJ和SA两种诱导子分别处理水母雪莲的毛状根,适宜条件下它们均能使毛状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得到提高。实验发现,在水母雪莲毛状根培养过程中,MJ抑制其生长,但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在毛状根中的百分含量;SA降低了黄酮类化合物在毛状根中的百分含量,但促进其生长。诱导子的作用效果与诱导子的浓度和添加时间有关。在延迟期后期添加浓度为0.02 mmol/L的MJ时黄酮类化合物产量达到 849 mg/L,比对照(633 mg/L)提高34.1 %;在指数生长期中期添加浓度为0.03 mmol/L的SA时,黄酮类化合物产量达到968 mg/L,比对照(633 mg/L)提高52.9 %。在指数生长期前期同时添加浓度为0.02 mmol/L的MJ 和0.03 mmol/L的SA,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为1125 mg/L,比对照(633 mg/L)提高77.7 %。 另外采取热水、碱提取,乙醇沉淀获得水母雪莲毛状根多糖。进一步用α-萘酚—浓硫酸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得水母雪莲毛状根中水溶性多糖与碱溶性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453 %和3.391 % 。 |
| 页数 | 73 |
| 语种 | 中文 |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186 |
| 专题 | 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杨睿. 水母雪莲毛状根培养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调控[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5. |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 200538.pdf(893KB) | 学位论文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
| 个性服务 |
| 推荐该条目 |
| 保存到收藏夹 |
| 查看访问统计 |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 谷歌学术 |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杨睿]的文章 |
| 百度学术 |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杨睿]的文章 |
| 必应学术 |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 [杨睿]的文章 |
| 相关权益政策 |
| 暂无数据 |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