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动物的影响
其他题名The impacts of constructing Three Gorges Dam to the animals in Three Gorges Rivervoir
王建柱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林光辉 ; 韩兴国 ; 黄建辉
2006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学位专业生态学
关键词三峡大坝 啮齿动物 稳定性同位素 食物来源 水生生物 有机物组成 食物网模型 营养级
摘要世界上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于2003年6月正式建成并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由蓄水前的84m上升至蓄水后的139m。三峡大坝的修建与蓄水,已经显著地改变了三峡库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三峡大坝的修建将如何影响生活在这一区域(包括陆地和水域)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陆地生态系统,三峡大坝的修建,使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破碎化(Fragmentation)和岛屿化(Island)。为了了解三峡大坝的修建对三峡库区野生动物所产生的影响,我们选择适应性强且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啮齿动物为研究对象,在三峡库区选取两个岛屿(洛碛岛和皇华岛)及其对岸为研究点,在野外调查了啮齿动物的群落组成、种群密度与分布,并用胃容物分析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研究点优势种啮齿动物的食物来源与组成。结果表明,两个研究点间啮齿动物群落组成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啮齿动物分布的地域性差异引起的。在同一个研究点,岛屿上的啮齿动物群落组成与对岸的没有差异,但在岛屿上的啮齿动物种群密度却明显高于其对岸的,这说明随着库区水位的大幅度提升,岛屿的面积急剧减小,使原本栖息在水边的啮齿动物不得不向岛屿的中上部迁移,致使岛屿上的啮齿动物的种群密度迅速增加。啮齿动物的食物来源有四种:C3非豆科植物,C3豆科植物,C4植物及水生生物。不同种啮齿动物的食物种类组成也不同,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的食物中有水生生物的组成成分,但其它啮齿动物食物中不含水生生物。不同食物来源在啮齿动物的整体食物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并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种变化与田间的农作物种类密切相关。动物组织的稳定性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动物的食物来源,也反映了动物的生存状况。我们的结果显示:对岸啮齿动物的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相对集中,并且不同种啮齿动物间没有重叠。这一方面说明对岸啮齿动物的食物来源相对丰富,啮齿动物可以选择各自喜食食物,在此环境下的啮齿动物种间竞争相对较弱,至少是种间食物竞争较弱。岛屿上啮齿动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值分布范围远大于在对岸的,并且种间稳定性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重叠部分。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的重叠意味着有相似的食物来源,也即栖息生境相似。这说明岛上的啮齿动物种间存在较剧烈的食物竞争关系。在资源限制情况下,多种啮齿动物不得不利用共同的食物来源。换句话说,岛屿化过程将加剧岛屿上啮齿动物的种间竞争。 洛碛岛上的四川短尾鼩因为可以利用水生食物来源,这使得它在岛屿化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岛屿化进程的加剧,四川短尾鼩在岛屿上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而皇华岛屿上的褐家鼠的食物来源单一,会因岛屿面积的进一步减小,食物来源更加缺乏,它们将不得不改其食物组成或面临消失。而白腹巨鼠的栖息环境靠近江边,将因水位的上升进一步上移,它们的栖息环境与普通田鼠的发生重叠,使得白腹巨鼠与普通田鼠发生栖息地的竞争与食物竞争,并面临更多的人为因素干扰。 对于水域生态系统,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丰富的区域。三峡大坝的修建已经显著改变了三峡库区的水文特征。为了了解三峡大坝的修建是否会改变三峡库区的有机物组成,并进而影响到三峡库区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和组成,我们选择了三个水文特征不同的研究点(洛碛江段、皇华城江段和茅坪江段)调查了三峡库区的常见鱼种类组成,并用稳定性同位素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洪水前后的有机物组成变化与鱼类的食物网模型,用稳定性同位素划分了鱼类食物网结构及鱼类体长与其肌肉δ15N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大坝的修建,已经显著改变了皇华城和茅坪江段的水文特征,同时也“干扰”了生活在这一区域的鱼类。适应于流水环境的鱼类在库区回水处和大坝附近几乎消失,而喜欢静态环境的其它鱼类却得到极大的发展,例如鲢鱼(H. molitrix)和草鱼( C. idellus)。 洪水前后,三峡库区的有机物组成成分有明显改变。洪水前,水中有机物主要以河流自身生产力产生的有机物为主(浮游植物、藻类等);洪水后,水中有机物主要以外来有机物为主(陆地植物、土壤有机物和从上游带来的有机物)。对于三个食物网模型:河流连续体模型(RCC)、脉冲模型(FPC)和河流生产力模型(RPM),河流生产力模型能更好的解释三峡库区的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即三峡库区的水生生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河流自身生产力产生的有机物。但外来有机物作为水生生物的一种辅助食物来源,在洪水期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鱼类体长与其δ15N值间的关系与选取鱼的种类有关,比如南方大口鲇(Silurus asotus)的体长与其肌肉的δ15N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2≈0.5),而鱖鱼(Siniperca)、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体长与其肌肉的δ15N值却呈正相关关系。 三峡库区常见鱼类主要以杂食性和广普性鱼类为主,食物网结构十分复杂。通过胃容物分析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三峡库区水生生物营养级间的判别值约为3.1‰。依据鱼类肌肉的δ15N值,三峡库区的常见鱼类可以划分为四个营养级:草食性鱼类(herbivorous fish)、初级杂食性鱼类(1ºomnivorous fish)、次级杂食性鱼类(2ºomnivorous fish)和食鱼性鱼类(piscivorous fish)。营养级间没有明确的分界限,鱼类的营养级从2到4.8,是连续分布的营养级结构,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了自然界中动物的捕食关系和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自然丰度变化的稳定性同位素(Stable isotope)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在动物生态学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动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可以清楚的示踪动物的食物来源、食物组成、栖息地情况和生存状况等多种信息,结合传统的胃容物分析,或其它的粪便分析、储藏物分析等,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动物生态学研究方面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页数110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298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建柱. 三峡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动物的影响[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06095.pdf(1593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建柱]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建柱]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建柱]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06095.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