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
余建平; 钱海源; 陈小南; 李晟; 申小莉
2017
发表期刊动物学杂志
ISSN0250-3263
卷号52期号:06页码:937-944
摘要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频,有效探测5 687次,统计出雄性成体(含亚成体)3 946只次,雌性4 179只次,雌雄性比为1.06︰1。记录到群体大小从2至12只不等,群的组成方式多样。日活动节律分析的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时间段为5:00~18:00时,于6:00时、11:00时和16:00时有3个活动高峰,其间于10:00时和14:00时出现两个活动的低谷。雌雄个体的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但雄性个体相比雌性清晨的活动高峰延长1 h(雌性6:00~8:00时,雄性6:00~9:00时),而午后的静息低谷推后1 h(雌性14:00时,雄性15:00时)。日活动节律密度函数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白鹇在春季和冬季存在早晚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和秋季在6:00~18:00时都较为活跃。同时,相比其他季节,白鹇在冬季早晨开始活动的时间推迟,傍晚结束活动的时间提前。不同季节的比较表明,白鹇在冬季和春、夏季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最低。白鹇日活动节律在低海拔带(200~700 m)和高海拔带(700~1 200 m)上存在差异,低海拔带个体在夏季和冬季的傍晚比高海拔带个体活跃。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白鹇 日活动节律 性比 相对活动强度指数 核密度估计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OI10.13859/j.cjz.201706002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科技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No.2005DKA21400)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772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余建平,钱海源,陈小南,等.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J]. 动物学杂志,2017,52(06):937-944.
APA 余建平,钱海源,陈小南,李晟,&申小莉.(2017).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动物学杂志,52(06),937-944.
MLA 余建平,et al."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动物学杂志 52.06(2017):937-94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p(350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建平]的文章
[钱海源]的文章
[陈小南]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建平]的文章
[钱海源]的文章
[陈小南]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余建平]的文章
[钱海源]的文章
[陈小南]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