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利用红外相机网络调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雉类多样性
陈声文; 余建平; 陈小南; 申小莉; 李晟; 马克平
2016
发表期刊兽类学报
ISSN1000-1050
卷号36期号:03页码:292-301
摘要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地调查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地栖兽类和鸟类的多样性组成。调查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其中兽类和雉类的照片和视频共67 086份,有效探测数16 129次,包括分属6目15科的野生兽类21种、野生雉类5种、家畜及家禽4种。记录到雉类以外的其它鸟类52种,分属6目15科。在野生兽类和雉类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35%。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易危VU"的物种2种,"近危NT"的物种5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27%。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的动物1种,"易危"7种,"近危"5种,合计占物种总数的50%。独立探测数最高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雉类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调查显示古田山保护区内受威胁的野生兽类和雉类的比例较高。本次调查将红外相机均匀布设于整个保护区,持续时长一年,全面监测保护区内兽类和雉类的物种组成与相对多度,为古田山保护区后续的科研项目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动物多样性
DOI10.16829/j.slxb.201603005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科技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字标本馆建设与示范”专题(2005DKA21400)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4825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3.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声文,余建平,陈小南,等. 利用红外相机网络调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雉类多样性[J]. 兽类学报,2016,36(03):292-301.
APA 陈声文,余建平,陈小南,申小莉,李晟,&马克平.(2016).利用红外相机网络调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雉类多样性.兽类学报,36(03),292-301.
MLA 陈声文,et al."利用红外相机网络调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雉类多样性".兽类学报 36.03(2016):292-30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利用红外相机网络调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兽(149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声文]的文章
[余建平]的文章
[陈小南]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声文]的文章
[余建平]的文章
[陈小南]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声文]的文章
[余建平]的文章
[陈小南]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利用红外相机网络调查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及雉类多样性.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