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冷蒿和克氏针茅对土壤低磷环境适应策略的比较
刘娜娜; 田秋英; 张文浩
2014
发表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ISSN1005-264X
卷号38期号:09页码:905-915
摘要为探究典型草原植物长期共存的生理生态机制,以典型草原的优势物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通过比较不同供磷浓度对二者生物量、根系形态、质子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有机酸分泌以及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克氏针茅和冷蒿对土壤磷缺乏的适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冷蒿主要通过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和酸化根际来适应低磷环境;而克氏针茅主要是通过根系分泌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来适应土壤磷缺乏。在低磷条件下,克氏针茅和冷蒿的磷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克氏针茅的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冷蒿。随着供磷浓度增加,二者的磷吸收速率增加,磷利用效率降低。在生物量、地上部分性状以及根系生长方面,克氏针茅和冷蒿对磷供给的响应都表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克氏针茅的生物量在外源供0.25 mmol·L–1磷时达到最大,而冷蒿的生物量在外源供0.50 mmol·L–1磷时达到最大,表明冷蒿对磷的生理需求高于克氏针茅。因此,克氏针茅和冷蒿具备各自不同的适应土壤有效磷缺乏的生理策略,这可能是它们在土壤贫瘠的温带典型草原长期共存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酸性磷酸酶 冷蒿 有机酸分泌 磷缺乏 根际酸化 根形态 克氏针茅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234和31470466)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人才项目(2011qnrc08)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6981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娜娜,田秋英,张文浩. 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冷蒿和克氏针茅对土壤低磷环境适应策略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09):905-915.
APA 刘娜娜,田秋英,&张文浩.(2014).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冷蒿和克氏针茅对土壤低磷环境适应策略的比较.植物生态学报,38(09),905-915.
MLA 刘娜娜,et al."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冷蒿和克氏针茅对土壤低磷环境适应策略的比较".植物生态学报 38.09(2014):905-9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冷蒿和克氏针茅对土壤(981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娜娜]的文章
[田秋英]的文章
[张文浩]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娜娜]的文章
[田秋英]的文章
[张文浩]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娜娜]的文章
[田秋英]的文章
[张文浩]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冷蒿和克氏针茅对土壤低磷环境适应策略的比较.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