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AS  > 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新型光系统II电子传递抑制剂的抑制特性及作用位点的研究
其他题名Studies on the inhibitory binding site and mechanism of a new inhibitor of PSII electron transfer
李淑芹
导师匡廷云 ; 李良壁
2001
摘要本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于一组新型除草剂(K-15,K-23)的抑制特性及作用位点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关于碳酸氢盐对细胞色素b-559高电势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在第一部分,我们首先研究了抑制剂K-23对Psn放氧活性、DCIP光还原和可变荧光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K-23在低浓度时刺激放氧活性,而在相对高浓度时抑制放氧活性。但是,K-23在低浓度时却有效地抑制了可变荧光。这些数据表明了新型抑制剂的抑制反应是基于氧化还原作用而不是猝灭作用。此外,通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类囊体膜的方式初步检测了新型抑制剂的作用部位,其结果表明:虽然新型抑制剂抑制受体侧电子传递,但它的抑制部位与DCMU不同。 其次,研究了新型抑制剂对光系统II色素蛋白复合体与多肽组分的影响及抑制剂的键合蛋白。应用SDS-PAGE技术,发现新型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II的反应中心蛋白。用温和的Deriphat-PAGE分析也证实了新型抑制剂作用于核心复合物,导致核心复合物二聚体消失。 进一步用SDS-PAGE分析新型抑制剂对Psn多肽组分的影响,发现新型抑制剂主要影响D.、D2、CP43和CP47。用荧光发射的方法确定了K-15键合在D2蛋白上。 最后,结合荧光动力学和HPLC方法,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以核心复合物以及抑制剂存在下从BBY中分离的核心复合物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抑制剂对QA的取代作用。研究发现,在无去垢剂或低浓度去垢剂存在情况下,由于不能创造出适合于QA存在的疏水环境,我们没有得到QA被K-15取代的实验证据。而在抑制剂K-15存在下,用2.2% HTG从BBY分离的核心复合物的实验中,检测不到正的可变荧光Fv,而是得到了降低的FM,这个结果表明QA已被抑制剂在它的作用位点处所取代。 在第二部分,研究了pH5.0—7.0范围内碳酸氢盐对Cyt b-559氧化还原状态转变的影响。首先研究了pH5.0~7.0条件下碳酸氢盐对PSII Cyt b-559还原减氧化差异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铁氰化钾还原的PSII Cyt b-559 HP的含量随介质pH值的降低而减少。然而,碳酸氢盐的加入阻止了由于介质pH降低而引起的Cyt b-559由高电势向低电势的转化。比如,当样品温育在pH5.0的介质中,铁氰化钾还原的Cyt b-559 HP含量占总量的25%-30%,当介质中加入2mmol/L碳酸氢盐后Cyt b-559 HP的含量上升,占总量的50%-56%。碳酸氢盐效应对氢醌还原的Cyt b-559HP含量的影响尤为显著。pH6.5时碳酸氢盐对Cyt b-559的还原氧化状态的影响不显著。其次,分别研究了PSII经Tris处理去除锰簇和三个外周蛋白及NH20H处理去除锰簇和17 kDa和23 kDa后,碳酸氢盐对Cytb一559 HP影响的pH依赖值,发现不论在pH5.0还是pH6.5的介质中碳酸氢盐效应都不存在。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碳酸氢盐对酸化引起的Cyt b-559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与它和锰的作用有关,但也不能排除钙离子与碳酸氢盐之间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PSII 新型抑制剂 作用位点 原初醌电子受体QA 表面活性剂 碳酸氢盐 细胞色素b-559 氧化还原状态
页码53
文献类型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条目标识符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625
专题中科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淑芹. 新型光系统II电子传递抑制剂的抑制特性及作用位点的研究. 200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200129.pdf(3742KB)博士后出站工作报告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淑芹]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淑芹]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淑芹]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200129.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