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Botany,CAS
中国紫草科花粉形态的研究 | |
其他题名 | Studies on Pollen Mrphology of Boraginaceae In China |
宁建长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席以珍 ; 张庞龙 |
1991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摘要 | 本文借助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系统地观察和研究了中国紫草科42属12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中39属45种植物花粉壁做了起薄切片,并用透射电镜研究其外壁内部的超微结构。 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做了聚类分析。 紫草科花粉是一个多类型的类群。大多数属种为等极花粉,少数为异极,稀为亚等极。形状以茧形花粉占优势,其次是长球形或近长球形,还有少数为球形或近球形、椭球形、卵球形,个别种为哑铃形。花粉大小变异也很大,从最小的6.09×3.4num到最大的69.16um。萌发孔结构复杂,类型繁多,在本文观察的129种植物中就有二十三种萌发孔类型,它们不仅在萌发孔数量上面且在其形状和结构上也有差别,其中以三孔沟、 三孔沟和三假沟为本科的主要类型。外壁主要为光滑和具或多或少的孔穴,少数种还具有刺状、网状、瘤状或短棒等纹饰。外壁在透射电镜下分层性明显,为完全覆盖层,偶具穿孔,柱状层大多数分化较好,小柱直立, 少数柱状层分化不明显,成团块状或结构模糊,柱状层厚度不等,有的稍厚,但有的很薄,基层一般都存在,个别种不明显,但有的的种又特别厚,外壁内层一般在萌发孔区加厚,少数加厚不明显或稍加厚。内壁明显或否。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编了属的检索表。 根据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本文讨论了紫草科花粉的萌发孔、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壁的结构等的演化趋势。 在研究花粉形态特征的基础上, 对紫草科的系统分类进行了探讨;对其中归属争议比较大的某些类群, 从花粉形态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讨论了花粉的形态与其适应性的关系。 从其花粉形态特征和高度的适应性上,显示出紫草科是一个适应昆虫传粉, 并且比较进化的类群。 |
页数 | 64+图29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738 |
专题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宁建长. 中国紫草科花粉形态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199109.pdf(5771KB) | 学位论文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宁建长]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宁建长]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宁建长]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