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stitute Of Botany,CAS
中国苏铁属系统学研究 | |
其他题名 | A Systematic Study on Cycas in China |
王玉忠 |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陈家瑞 |
1995 |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学位专业 | 植物学 |
关键词 | 苏铁属 系统分类 系统发育 地理分布 表征分类 |
摘要 |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分布于我国的苏铁属13种植物的形态和地理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解剖,微形态和生化分析。此外,还用表征分类的方法探讨了属内亲缘关系。结合古植物和古地理的知识对性状演化趋势和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进行了讨论。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从种子蛋白电泳结果表明,所有现存苏铁类植物在39.8kd- 49.5kd之间均有—连续分布的混合多肽,为苏铁类所特有。杂种后代在种子蛋白电泳结果上可以表现出来。种子蛋白多肽分布在苏铁属内差异非常小,在属间差异明显,根据属间多肽距离确定苏铁属的分化较早,系统位置比较孤立。 2.形态特征表征分类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台东苏铁、苏铁和篦齿苏铁应分在一组Sect.Asiotientales。组Sect.lndosinensis中的广东苏铁与、海南苏铁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对叶表皮的观察,发现苏铁屑内植物有两种气孔类型:一种是以C.revoluta为代表的具气孔外拱盖的I型气孔,II型气孔无气孔外拱盖,为属内多数植物所具有;叶解剖的结果表明叉叶苏铁和多歧苏铁小叶中具树脂道,叶表皮和叶解剖的结果都支持台东苏铁成立。 3.攀枝花苏铁与把关河苏铁应为同一种,贵州苏铁与四川苏铁很相似,初步处理为一种,采用C.szechuanensis为学名。 4.苏铁类性状演化不均衡,染色体进化与形态进化不同步。结合化石证据确定,具掌状大孢子叶、二叉分枝脉的叉叶苏铁是现存苏铁属内最原始的类群. 5.苏铁属花粉均为远极球形单沟或舟形单沟,外壁表面纹饰为小的凹穴,种间共性明显,只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微小差别。 |
页数 | 56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818 |
专题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玉忠. 中国苏铁属系统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199510.pdf(4984KB) | 学位论文 | 开放获取 | CC BY-NC-SA | 浏览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玉忠]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玉忠]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玉忠]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